德國制造的品質第二次奮起:太陽能電池
到目前為止,2019年一直是德國太陽能的豐收年。上半年,光伏系統向公共電網輸送了約25兆瓦時的電能,比去年同期增長5.6%,幾乎與德國的燃煤發電廠一樣多。
正如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確定的那樣,在特別是陽光充沛的六月,在褐煤和風力發電之前,光伏發電是有史以來單月最大的能源。
即使在連接新的太陽能系統時,它也再次上坡。從一月到五月,新安裝了約40,000個太陽能系統,總發電量約1,800兆瓦。距離2012年的高峰年(8,000兆瓦的上網電量)還差得很遠。但是,根據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BSW)的數據,該行業已經克服了近年來的急劇下滑。據行業協會估計,今年總共可以發電4000兆瓦。
正如許多專家一致認為的那樣,如果沒有更強大的太陽能擴展,德國將無法實現自己設定的氣候目標。弗勞恩霍夫研究所所長安德烈亞斯·貝特(AndreasBett)說:"氣候運動正在給我們施加更大的壓力,以安裝更多的光伏產品。"所需的是每年5到15吉瓦的擴展。目前,德國已安裝了將近48吉瓦的太陽能。這位科學家說:"市場就在這里,它將繼續增長。"
太陽能行業指出屋頂和開放空間安裝的成本急劇下降。BSW光伏事業部董事總經理CarstenK?nig說:"太陽能技術現在是氣候保護中懸而未決的成果之一。"太陽能和風能綠色電力聯合拍賣也表明了這一點。到目前為止,在三輪比賽中,只有太陽能系統開始工作。在今年春季聯邦網絡局的最新招標中,聯邦網絡局甚至沒有收到任何有關風力渦輪機的投標。
從去年9月開始,原模型公司Solarworld的最后一家工廠停產,沒有一家值得關注的德國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在2005年至2008年期間,德國是太陽能電池生產的領導者。不過,弗勞恩霍夫研究人員貝特說,制造商并沒有像中國制造商那樣專門投資于硅光伏的快速發展。
但是他認為德國有再次大規模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機會。研究與開發仍處于很高的水平。"但是現在必須建立生產。"貝特(Bett)認為國內生產沒有成本劣勢。"在德國,生產成本不會比在中國高,因為生產是高度自動化的。"運輸成本在亞洲PV組件總價格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這也表明德國將進行生產。然而,歐洲的產能建設只有在"政策確保公平競爭條件下"才能成功。
特別有希望的是生產高效的太陽能模塊,該模塊可以安裝在建筑物或隔音屏障上。這位科學家說:"由于在露天場所接受了光伏匯,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對于德國來說,本國并沒有太多的頂級業務,但是,德國對于研究卻并沒有放松過。德國制造就是品質的保證。所以對于德國經濟重新崛起壯大也是個不錯的機遇。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了解詳細的德國移民福利
請您至少填寫手機號方便您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