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結婚和中國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婚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對于很多人來說步入婚姻就是人生幸福的開始,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結婚不論是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比不小的開銷。那么在德國結婚和中國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1969年以前,德國人還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模式,基本上是男人外出打工掙錢,女主人在家料理家務。
按照德國當時結婚的傳統,婚前丈夫需要負責買好婚房,并且要給婚房配置好家具。最后,婚禮上的開支費用也需要丈夫負責。
婚后,小兩口子過日子的經濟來源也是來自丈夫負責。
結婚時,女方家長只需要負責為小兩口采辦廚具和小件電器等生活用品就可以了,也是為了女兒在新家庭里主持家務得心應手。
因此,在結婚前,小伙子到姑娘家中拜訪,經濟實力是女方家長放在首要位置來考量未來的女婿。實力雄厚,方可在女方父母面前過關。
在歐美國家社會大變革時代,大規模學生抗議運動在歐洲進行,從而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歐美年輕人想要在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上獲得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其中也包括婚姻和家庭關系。
年輕人開始改變觀念,不再允許父母干涉他們的戀愛自由。婚姻關系從兩個家庭的聯系簡化成只是小兩口子的事情。
年輕人拋開結婚的重擔,拋棄因循守舊,男出彩禮、女帶嫁妝。在許多年輕人看來,為了結婚而貸款買房不過是一些人的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實際上是把命運交給銀行和地產商手里。
如今,德國早已沒有彩禮和嫁妝一說,年輕人也不再專門為了結婚買房買車。但是還會為結婚花一筆錢,比如婚禮籌備、房租、購置生活用品和養育子女。
至于夫妻雙方如何分擔這筆開支,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方案。
有的年輕人平均分攤婚禮籌備和安置新家所需的經費。
有的由夫妻一方承擔。
還有的是讓一方支付主要花銷,如有個性化需求則由本人自行添置購買。
另外,盡管德國年輕人早在高中或大學時期就離開父母單獨生活,不允許長輩干涉他們的戀愛自由和婚姻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們能很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獨立。
年輕人問父母要錢,請求支援籌辦婚禮或是貼補婚后家用的現象在德國并不少見。
不論是在德國結婚還是在中國結婚都是一件好事。不會嗎?但是可能在不同國家有著不一樣的方式和習俗吧!多謝閱覽!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下一篇:外籍人士如何適應德國移民生活
了解詳細的德國移民福利
姓名:
電話:
留言:
請您至少填寫手機號方便您咨詢